大家风采 | 王敬生:山河入梦,自在徐行
▌序
采访王敬生老师,在八月一个午后。采访前我有些许焦虑,他反过来安慰我:我们同朋友一般闲谈就甚好。如此,我便也放下了心。于是这场“闲谈”便从街坊邻居口中的“画画小神童”谈起。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青年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职业画家。
谓天赋
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罢了
孩童时期的王敬生少言寡语,只喜欢涂涂画画,沉浸在自己的小小世界。一次街坊邻居偶然的表扬,一直记在他心里。
街坊说:画什么像什么,这孩子长大后可以当画家。小小的善意无声地在王敬生心里埋下了艺术的种子,成为他画画这三十年心里的一股支撑。
这份肯定,在很多个日子里,更加坚定了他走上职业画家的道路。
我问王敬生老师:何时觉得自己画画可能是有天赋的?
他笑着回我:借用陈丹青的话来讲,天赋并不是生下来就能做好的,而是生下来就坚持做一件事情,时间久了,努力的成果便也就成了你的天赋,刚开始画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只是喜欢画画而已。天赋,也许就是灵魂里那一份不灭的坚持。
带着童年里的美好回忆,从懂事起到现在,三十年艺术创作里,王敬生几乎每天都在画画,“我离不开画画,一天不拿笔就浑身不习惯,不画的话让我摸一下笔也行”。
画画俨然已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朴素真切而又如此热烈,坚持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真的会有光照进生活。
饮水思源 一步一回头
19岁开始,王敬生就在惠州西湖边卖画,那会儿他也不知道以后能不能真的成为画家,只知道画画太自在了,光是想着能一直画画便也就一路坚持了下来。
当年曾在西湖边买过他画的有缘人,您支持的少年画家交出了属于他的人生答卷。
读书时,王敬生就在惠州广州一带办画展,他办展览的目的单纯是为了让喜欢艺术的人可以更近距离的沟通交流。
画画这三十年里,王敬生每日坚持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从而更加系统学习新的东西,日复一日的画画对他来说并不枯燥反而乐在其中。
“开始画画之后就会觉得,时间不够用,想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再画五百年都不够”,王敬生说。
这种状态也体现在王敬生的作品中,三十几岁时画重彩的那种投入感是他一直很想念的,浑身用不完的学习力量,每天都在画画只觉得时间不够用,要是一天能再长一点就好了。
从那阶段的画作里可以感受到王敬生浓烈的对生命的礼赞与沉思,传达着对生活真善美的追求。
采访中,王敬生反复提及“饮水思源”。学习中国画时他从理论、从古画中感受生活哲学,向传统文化学习、向经典作品学习,得到人生的感悟与经验。一步一回头,坚持自我学习,学会自我欣赏,自我评品。
大千世界 尽在毫墨之间
作画题材上,王敬生很全面。山水、花鸟等领域都有涉猎,个性鲜明,构思独到。每钻研一种素材,他都会花大量的时间去深入探究,从每个题材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
在王敬生的绘画生涯中,山水画是他时常创作的一部分内容。山水画萌芽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有一千多年历史。在历史长河中,千年静默的山水,传承了千年的风流。经历了千年洗礼和凝练的山水艺术,不但留下了岁月的芬芳,更是彰显了岁月静好的雅致。
每一个画家都是探险家
敬生老师日常绘画之余喜好养多肉,在与植物相处的过程中,能够更好的感悟自然与生活,他以为艺术家一定是不能脱离生活的,艺术家的灵感和想画的东西,所想表达的都来源于生活中的点滴。
采访中王敬生提到一点,笔墨随当代。从表现对象来说,描绘情景是一部分,另一方面中国画讲究笔墨至上,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对笔墨会有新的认识,新的探讨,这些都是需要实践的,所以说每一个画家都是探险家。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要做到承上启下,继承发扬,千年国画传承,艺术无处不在。
惠州当地人都称王敬生是“年轻的老画家”,因为从小就开始画画。他用笔墨绘天地万物,陶冶自我情操,寄情山水间,体会其中趣味,在浮躁的现状中独静。
始知真隐者,不必在山林。王敬生心怀清雅,笔墨染真性。他评价自己是个比较务实,有骨有肉有情感的画家。我以为他是一个为画而生的人,画风实在,情感细腻,笔墨精湛,气韵尽显,小作品中有大世界。
山河入梦,自在徐行。
于王敬生而言,见画,如见其人。
▂▂